有一天在整理花園的時候人貌問我,盆栽到底是誰發明的,什麼是盆栽?大哉問?邊拔草,邊回答她的問題,這陣子有空,順便也用文字整理出來!


盆景(盆栽)的起源在中國,在唐代的宮廷古墓中,發現宮女抱著種著花草樹石盆鉢的壁畫,也在墓中發現了上了釉的盆鉢,這些事實証明了遠在一千多年的唐朝,人們就有從事盆景(盆栽)這種活動,宮廷裡也許把盆景(盆栽)當作是貴族的消遣遊戲,宮廷外的平民百姓,也有一套自己的綠色生活方式,唐朝的詩人王維據說是位蘭花迷,喜歡在盆子中放入奇石並種上蘭花自得其樂一番,白居易更是山水樹石盆景的愛好者,遍尋名品,並留下不少千古詠嘆的詩詞,據說那時後也有小販拿著山採的小松樹在市集販賣,唐朝的盆景(盆栽)迷大概也免不了每週要逛花市找素材吧,一千多年了,什麼事都變了吧。不變的事是崇尚大自然,期待擁抱自然與身邊即刻就可以擁有大自然的那份渴望吧。古人跟現代人的心都一樣,只是古時候出門就是大自然,種個盆景(盆栽)大概也不會是什麼難事,現代人有心卻力不從心,只能在臉書上種個開心農場過過癮而已!


 


盆景(盆栽)從唐以後,到宋,明,清都有更深更廣的發展,也成為文化的一部份,現在我們看到前朝所留下來的各種藝術作品,像繪畫作品,陶瓷作品,古物珍玩都紀錄有盆景(盆栽)的身影,不管是皇親貴族,文人雅士,亦或平民百姓每天過著的生活,周遭都有盆景(盆栽)的存在,當然可想而知,那些個時代是人們生活還有餘力的時代,很可惜清以後,中國的動盪不安,幾乎埋掉了先朝所遺留下來的盆景(盆栽)文化,不過這段時間盆景(盆栽)卻在日本被發揚光大,從遣唐使由中國帶回盆景(盆栽)開始,日本人融入自己獨特的自然觀與審美觀,創造出自己的盆栽(BONSAI)文化,近代隨著日本的國力延展,盆栽又被帶到世界各地,變成一個日本文化的象徵。


不管中國盆景(盆栽)亦或日本盆景(盆栽),追求的都是嚮往自然的一種心靈滿足感,栽種盆景(盆栽)的形式與手法技術都是約定成俗的經驗留傳,是幫助達到目的的工具,並不是從事盆景(盆栽)的核心價值,但是透過實踐栽種盆景(盆栽)的過程,比較容易反饋與掌握自己要得的是什麼東西,理解這些事,才會有可能創造出一個愉快的盆栽生活!


 


盆栽的種類


剛開始接觸盆栽的人,常常會弄不清楚盆栽到底是什麼東西,盆栽最早是日本人用的字眼(BONSAI),其實用盆景這個字眼會更容易理解,它是有景的概念存在,欣賞角度是用風景的意念來執行,看到一棵矮壯的古榕樹盆栽會想起,土地公廟,稻田,童年,鄉愁,這些景的由來會透過盆與樹的巧妙搭配而產生,是一個大自然的縮影表現。


為什麼要這樣種一棵樹?因為好事的人,可能年少離鄉,可能懷念逝去的童年,就模擬種了起來,也許放在案頭,也許放在花園,看了心情愉快平靜,甚至感動別人,有些人就是這樣子,不是嗎?


不過也有人不是如此敏感,但是也可以喜歡植物,花市裡有許多植物種在盆子裡,只單純的提供顏色,味道,形狀給人觀賞,並不強調景的意像,我們常把這些也叫盆栽,日本人叫做鉢植,這些東西需要講究的地方就少了許多!不過因為盆栽這字眼被用多年,就習以為常的用下去囉!


其實叫什麼都無所謂,剛入門學習盆栽的人,理解真正的盆栽定義之後,就容易與同好溝通,跨出第一步也不會是糊里糊塗了。


盆栽有一些約定成俗的分類,幫助人們理解盆栽領域的一些事情,通常會有三種分類法。其一,用樹的種類來分類。其二,用樹的形狀來分類。其三,用樹的大小來分類。這三條分類軸就可定義出一盆,你在架上所看到的盆栽實像!


樹的種類:盆栽的樹種以多年生的木本植物為主,一般又分松柏類(黑松,真柏檜木),雜木類(榕樹,七里香,朴樹,福建茶),花果類(櫻花,杜鵑,茶花,蔓榕,金豆),樹種不同,栽種的方法有很大的差異。盆栽因為也是商業的標的物,每個時代都會因為商業行為的影響,對樹種的偏好度都有差異。


樹的形狀:大部份來自大自然樹形的對照,直幹,懸崖,叢生,露根,模樣,文人,舉凡在大自然看得到的樹形,皆是盆栽模仿的對象。對於樹形的偏好,則是因人而異,剛入門者喜歡熱鬧,複雜的樹形,老鳥一般偏好清淡的樹形,不過這也不必是定論。


樹的大小:盆栽有千年的歷史,也演化出不同的尺寸,迎合不同人的喜好,以實際高度來分類,大型盆栽(50 cm以上),中品盆栽(30~50cm),小品盆栽(10~30cm),豆型盆栽(10cm以下),有人的盆栽需要吊車來搬動,有人的盆栽放在口袋就可帶走,高興就好,無所謂好壞!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海斗游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